艾米李画廊很高兴的宣布马丹个展“窥见方寸”将于8月10日下午四点于艾米李画廊A空间开幕。将展出艺术家“窥见方寸”系列的最新作品,以《六月天的甜蜜阳光洒入房间》,《博斯号带起的涟漪》等作品为代表,此次展览中的每幅画都是第一次正式面向公众。
马丹1985年出生于中国云南,于2004-2008年间师从著名画家毛旭辉,在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艺术,也是毛旭辉任教该艺术学院以来的第一批艺术家。她的作品透露出一种让人猝不及防的单纯。这种单纯不仅因她笔下绮丽的云南风光,更因为她内心对单一和纯真的美好向往。
窥见方寸,顾名思义通过可视世界,产生一个与现实世界同样复杂的意识世界。这次展览强调的是一种无意间的觉察,一种无意识状态里瞥见的诸多内心活动,如同日记般的喃喃自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精神审查。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内心的一种逃避,歇息,自审和成长。在方寸间,光阴悄悄流逝的同时,总有一些值得被珍藏的东西,比如:遗忘、恐惧、向往、怀疑以及那些艺术家自己也无法具体描述的东西,都慢慢的在画面的不同纬度中被描述出来。
马丹成长于乡林,她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已形成一种能力。自然花草动物的形象,丰富了她在生活中的体验,也积累艺术创作的资源。我们在她画里看到植物的美妙形态、小黄鸭和大白鹅的逗趣行径、被风吹著变换队形的白云以及小女孩独自行走在路上的背影,马丹以自己幼时孩童模样进入画面,在生活与梦想之间游历。
马丹也隶属于和电视、媒体、网络与虚拟现实共同成长的一代人。她的人物形象并非写实或模仿,而是通过回忆或简化来表现,有点类似于波普艺术中的肖像或宫崎骏动画的主人公。马丹痴迷于蔚蓝的天空和超现实的奇境,以新作品《博斯号带起的涟漪》为例,马丹以荷蘭早期绘画大师博斯作品《尘世乐园》为灵感,在画面情景设置中加入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火龙果形状的“潜水艇”,上面长出来一个大大的气泡,里面关着一对情侣青苹果,似乎在隐喻爱情如泡影一戳即破,以及人面对欲望时心里明明有所指引,但却故作镇定,欲擒故纵的世俗姿态。
马丹作品的力量和独创性在于她对存在的哲学的探索,对美学、纯粹性和诗意的追寻,通过绘画中的结构和表现将其融为一体。正是这一点,让她在今天的艺术舞台上脱颖而出。马丹作品的名字,以及她素描本里的一段段文字,就像童话故事脚本一般,讲述她的冥想和凝视的对象。比如《窥见方寸——六月天的甜蜜阳光撒入房间》中写道:“有些美好,为了确保它真实可信,会忍不住拿出来反复咀嚼,最终后果是被分解成几个强有力的细枝末节,再由时间无数遍过滤之后,细枝末节外留下的是触碰到这一类美好所激发的种种,比如抚仙湖的立体浪花拍到脚面,或是六月天的灿烂阳光撒入房间,最终无论这种美好变成什么形状,它都是我内心深处可以安心歇息之所。”
马丹的油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纯真的美与爱,面对自然、现实、考验与梦想,她的绘画总是能将一缕阳光带入我们的心里。艺术可以对应哲理,也可以浪漫愉悦。她手绘的风景比数位时代的「虚拟现实」更逼真自然,而富有情感。在现实和想像世界里混同交错,并置于明丽高彩度色调中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引领我们看见引人入胜的视觉新世界。
同时,马丹作品画面中也潜藏着苏格拉底式的自我认知追寻和关于智慧的探索,以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明媚中飘来一缕勃鲁盖尔》为代表,画中看似热闹极了的场面总是带着一些冷漠和互不相连,这种热闹和冷峻的反差,莫名的吸引着观者一个个去研读人物的不同表情,揣测他们的身份,并试图与画中日光下的小女孩身份进行置换,感受灼热的外部温度和放空的内心世界,体味画中的矛盾与疏离。
马丹作品的魔力在于她打开了通向内外之美的窗口。对她来说,绘画首先是超越表象的,是对美的探求,是天地之间的精神之旅。
展览持续至10月6日